“新技术层出不穷,智能化、数字化让社会运转更加高效,却也给众多老年人带来一道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全市两会上,市政协委员、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邦辉建议,通过降低老年群体数字融入门槛、倡导并建立多方参与的终身教育体系、发展“数字包容”的城市服务,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现代智能生活。
张邦辉在调研中发现,老年人适应现代智能生活时面临重重阻碍。“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区域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部分老年人由于经济收入不宽裕,对智能产品的购买和消费能力不足。”张邦辉说,加上老年群体对线上办事、定位导航、线上交易等智能化功能需求不大,对虚拟媒介生态环境中的信息无法准确辨别把握,也使得他们对接入智能设备存在一定排斥感。
此外,当前公共服务类网站及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无障碍化普及率较低,存在界面交互复杂等问题,需要使用者具备一定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使得不少老年人不敢用、不会用、不能用。对此,他建议,依据老年群体的经济水平和使用习惯,通过开设制定老年上网套餐、老年产品服务等优惠,提高老年群体对数字化服务的拥有率和使用率,缓解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在经济支出上的顾虑,降低老年群体数字融入门槛。
同时,支持重庆老年科技大学发展,加大资金与师资投入,精心开设激发老年人学习兴趣、符合老年人学习特点的课程,为老年人提供互联网和数字信息科技教育,帮助其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借助社区活动中心等场所,开展日常教育活动,以课程讲座、茶话会等方式,引导老年群体形成正确的数字生活观念。此外,他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信息安全监管,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普及网络诈骗、网络谣言、虚假广告等方面知识,提高老年群体的信息素养,切实保障老年人安全使用智能化产品、享受智能化服务,降低老年人“触网”的畏难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