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城市发展研究》2022年第5期,版权归原期刊及作者所有。
作者简介:冯丹萌( 1985-),女,陕西人,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城乡融合发展,绿色发展。
摘要:随着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的完成,我国迈进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阶段,产业、生态、人才、治理的同步推进为脱贫地区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县域作为城乡重要的关键纽带,是脱贫地区巩固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突破点。以县域发展能力的内涵和阶段演变入手,对脱贫地区现阶段县域发展的主要模式进行总结,并结合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对脱贫地区如何夯实县域发展实力、提升内生动力提出相关思考。
关键词:脱贫地区;县域发展;乡村振兴;城乡融合
以下为文章部分节选:
2020年我国已全面消除绝对贫困,但是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来看,大多数脱贫地区县域发展水平低、带动弱,面临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内生发展能力、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等更高要求,脱贫成果巩固任务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压力大。同时,在脱贫地区内部,当地县域发展常常处于财政、产业、社会保障等多维度困境,自身造血能力弱。因此,脱贫地区需要以县域为单位,形成生产要素流通、合作顺畅、消费能力提升的区域发展综合体,构成区域范围内的循环体,持续性推动当地经济稳定发展,才能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顺利实施。
虽然近年来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但是整体而言,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相比,脱贫地区城乡发展空间仍然缓慢,与现阶段发展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缺口。一是城市功能弱,辐射效应不凸显。脱贫地区由于大多长期受到地理位置等限制,缺乏带动力强的中心城市和功能性强的城镇,且村落间的联动不紧密,为基础设施的统一布局和规划造成较大困难。二是城乡交通一体化体系不完善。目前城乡交通大多依靠客运车,班次少、价格高、等待时间长。尤其对于云南、四川等重点帮扶县,交通基础薄弱,城乡交通网络体系不健全。三是产业配套设施不全。由于经济约束和市场吸引力不足,脱贫地区县城农业产业发展配套设施不健全,如冷链、仓储、加工等设备和厂房较少,农产品冷藏、加工等能力跟不上,农民与市场的利益联结在设备支撑环节容易断层。
乡村振兴不仅仅要依靠乡村,而是要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着眼点、以城乡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发展为主线,聚焦县域核心带动力,形成集规划、产 业、人才、生态等为一体的综合经济体。对于脱贫地区而言,县域发展担负着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等多重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