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城市发展研究》2022年第5期,版权归原期刊及作者所有。
作者简介:郑国(1977-),男,四川达州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
摘要:规划是以知识指导未来行动的行为,城乡规划编制所需的知识是一个庞大而统一的知识体系,可从“规划中的知识”和 “规划的知识”、“普适性知识”和“局域性知识”两个维度划分为四个类型。在专业分工日益深化、政府科层制管理以及市场化的时代背景下,这个统一的知识体系被不同学科、不同部门和不同人群所分割,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借鉴应对治理碎片化的基本思路,城乡规划编制中的知识整合可采取整体性整合和协作式整合两种范式。前者遵循整体性治理的思想,基于长远的和整体的规划目标,主要通过双重“委托—代理”方式去搜寻和整合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普适性知识;后者遵循协作式治理的思想,基于多元的沟通和对话,主要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整合局域性知识。目前这两种范式远未成熟,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研究问题。
关键词:城乡规划;知识分类;知识整合;公众参与
以下为文章部分节选:
“碎片化”并非知识领域的特有现象,而是1980年代以来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频繁出现的一个热点词汇。在治理领域,碎片化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它是在新自由主义的主导下,西方各国政府普遍借鉴企业管理的思想与方法,推行以市场竞争和权力下放为核心的新公共管理运动,通过市场化、民营化和扁平化提升管理效率,但也带来主体多元、权力分散、权责重叠、协调困难等治理碎片化问题。
为应对治理的碎片化,西方学者提出了两种应对范式:一种是协作式治理,其基本含义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公民在自由、平等和公开环境中参与公共决策,通过利益表达、知识分享、观点交流、讨论甚至辩论的形式达成共识,以此弥补和修复新公共管理带来的碎片化问题。另一种是整体性治理,它强调长远性和整体性目标,通过再政府化、大部制、集中化等方式重新整合,突出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在治理中的主导作用,试图从根本上改变治理的碎片化现象。相对而言,协作式治理是西方国家应对治理碎片化的主流范式,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整体性治理提出时间相对较短,近十年来才受到英国和西欧部分国家重视。但在中国,由于整体性治理的基本思想与我国国家治理的基本逻辑相吻合,因此这一概念一诞生即受到国内学者的青睐,目前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区域治理、城市治理、风险治理等诸多领域,并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凸显了其有效性。
知识的碎片化与治理的碎片化相辅相成,多元的治理主体在分散的治理实践中产生碎片化的知识,这又必然加剧治理的碎片化。因此,解决知识的碎片化问题,既是应对治理碎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治理碎片化的前提和基础。相应地,应对知识碎片化也有两种范式:一种是协作式知识整合范式。该范式遵循协作式治理的思想,通过沟通和对话将分散的知识进行整合,是自下而上的知识整合方式。另一种是整体性知识整合范式。该范式遵循整体性治理的思想,即基于长远的和整体的治理目标,通过目标分解去搜寻和整合实现目标所需要的知识,是自上而下的知识整合方式。我国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即是这一范式的典范,它通过整体性知识整合实现国家整体性治理目标,对城乡规划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