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理论新说
首页 >  理论新说 >  深度好文 >  正文
《治理研究》:多元协同与基层下沉:中国城市文化治理的基层实践
时间:2023-02-20    浏览量:

来源:《治理研究》2023年第1期

作者简介:宋道雷,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郭苏建(通信作者)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文化治理日益受到学界重视。从总体上看,城市文化治理逐渐从政府一元主导向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模式转型,城市文化治理的空间实践机制随之也发生变化。政党引领、政府负责、社会参与和市民自治组成多元协同治理网络,推动城市文化治理向基层下沉。大型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成为过去式,城市基层小尺度空间成为城市文化治理的重要领域。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文化治理,促使城市基层的街区和社区成为满足普通市民需求的文化空间,是城市文化治理向基层下沉的重要实践。

关键词:城市文化治理;治理;多元协同;城市空间;基层

文章节选:

正如怀特所讲的“小城市空间就是一种可以让人绽放出笑容来的地方”,城市基层空间是城市文化治理的天然载体。城市既有建成空间中的地标性文化空间,要么成为政绩性工程,要么只能满足部分市民的高雅文化需求,但无法满足占城市绝大多数的普通市民的一般文化生活需求,文化空间短缺成为城市文化治理面临的首要难题。 为寻求满足普通市民的文化生活需求的空间载体,城市文化治理实践只能向基层下沉。 因为一方面城市基层是普通市民的生活空间,也是他们开展文化生活的最普通的空间,它与市民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城市基层具有众多的可资开展文化活动的小空间或微空间,这可以极大弥补城市文化治理空间短缺难题。城市文化治理向基层空间下沉的过程主要围绕城市基层管理层级展开。中国的城市治理体系由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组成,其中市区两级政府很少开展具体的城市基层治理事务,位于三级管理和四级网络层级上的街道办事处与社区是开展城市基层治理的最重要主体。由此,街区和社区成为城市文化治理实践在基层下沉的主要空间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