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共管理学报. 2023,20(02)
作者简介:庞锐(1993-),女,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创新、城市治理与公共政策。
摘要:随着我国各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地方政府创新及扩散现象愈发受到关注。既有研究指出制度压力是影响地方政府创新扩散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创新扩散理论和新制度主义双重视角,建立包含层级规制压力、同级模仿压力和整体规范压力的分析框架,同时根据合法性建构过程差异将创新扩散分为“采纳”与“内化”阶段,运用定向配对事件史分析法,对2010—2017年河长制在省级政府扩散的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创新内化通常滞后于其采纳。层级规制压力对创新扩散两阶段均起到正向推动作用;同级模仿压力中,“政绩比拼”下的区域竞争压力仅在采纳阶段显著为正,学习模仿压力在采纳中的负效应体现出地方政府的“恐后”而非“争先”逻辑,邻近竞争压力在内化阶段的负向作用则表明相邻政府不愿“为他人做嫁衣”的倾向;整体规范压力上,中央媒体形成的互动交流网络对创新采纳和内化均有正反馈机制,地方媒体的参考借鉴指南功能则推动了内化过程。本文通过丰富制度压力类型与来源,拓展创新扩散阶段与边界,进一步探讨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压力、真实与虚假扩散等议题,也为其他相似场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相对系统的阐释。
关键词:制度压力;创新扩散理论;新制度主义;河长制;定向配对事件史分析;
文章节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重要性,指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既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要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随着我国改革不断深化,各地方政府在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也将继续探索,推动各项制度创新扩散与落地。总结创新扩散的中国路径与中国经验,探求和分析其中蕴含的规律,也将成为相关领域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河长制作为一项发轫于地方政府并最终在全国推广的制度创新,其创新扩散具有一定代表性,且已被借鉴到基层、农林等治理领域,衍生出路长制、田长制、林长制等一系列相似创新。
本文证实了我国地方政府创新扩散并不都是在行政指令、层级规制这类正式制度压力介入和控制下实现的,同级模仿、整体规范等非正式制度压力同样带来重要影响。既有非正式制度压力研究多关注企业和第三部门等领域[50],本研究表明其对政府组织和相关部门创新扩散同样具有推动作用。尽管中国特色的政策实验、制度试点等实践,有助于发挥创新先行地区的标杆作用和引领效能[26],但要使地方决策者迅速、便捷了解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可供本辖区借鉴的创新方案,除借助主流媒体和公共舆论力量,还需建立各领域制度创新信息共享平台或非正式互动机构,通过设置地方政府间常态化交流渠道,结合现代网络技术,增强地方政府与周边及其他地区信息交流的密度、广度和深度。